示范区深耕汽车及零部件产业15年,目前区内汽车及零部件企业91家,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0家。2024年规上企业总产值实际完成316亿元,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16家,2025年前两个月完成产值50.1亿元,同比增长25%,已形成产销两旺、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。示范区被评为“省级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”“省级汽车及零部件外贸产业转型升级基地”。
一、强链条聚势能,优塑产业生态。一是坚持规划引领。围绕郑开汽车产业带,按照“顶层设计、集中连片、预留空间,分期建设”的原则,滚动开发建设占地1.7万亩的“六区、六园”,重点推进奇瑞、城投、武秀等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建设和运营,通过规模效应,逐步打造新能源“三电”、动力总成、底盘配件等企业落地的“强磁场”。二是坚持链主带动。以奇瑞汽车为龙头,集聚亚普油箱、平原智能等91家零部件企业,涵盖座椅、油箱及非标零件等,后续将持续加强与奇瑞招采部合作,以奇瑞河南基地的500余家零部件供应商为主要方向,制定“重点突破清单”,推动福州胜德(车身件)、浙江嘉丰(汽车座椅)、福州金美(汽车内饰件)、威孚联华(汽车部件智能物联)等核心供应商落地,力争本地配套率提升至40%。三是坚持培优育强。实施汽车零部件主体梯次培育工程,形成“链主引领—专精特新支撑—中小微配套”的多层级企业协同发展格局。加强科技赋能,实施“智改数转”工程,加大对华诚汽车、武秀汽车、瑞泰汽车等数字化转型项目支持力度;依托郑开科创走廊、开封市科学院等平台,搭建政校企战略合作平台,深化产学研协同与成果转化,引导辖区零部件企业建设一批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。
二、强出口促增长,点燃发展引擎。一是深化制度创新。探索“落地征税”向“保税仓储”模式转变,尝试推进“供应链分段监管”税收制度,打破进口车征税痛点;构建“整车预认证+数据互认”通关模式,推动进口车强制性认证检测关口前移。以奇瑞汽车为例,推动海关在综保区设立“奇瑞出口专窗”,实施“提前申报、抵港验放”模式,压缩通关时间,试点“批次进出、集中申报”政策,减少报关频次,开通“即报即审”绿色通道,压缩退税周期;推动郑州海关支持“开封综保区—郑州航空港”通关一体化,出口货物在区内查验后直接转运郑州出口,免于二次开箱。二是提升服务质效。高水平推进开封国际陆港、整车出口监管仓库等配套建设,谋划建设国际集装箱中转中心,探索开通开封汽车出口郑欧班列,提升物流效率。建设符合动力电池仓储需要的丙类仓库,建设配套堆场、汽车检测线等硬件设施,为新能源车贸易企业提供集采购、检测、登记、仓储等出口贸易配套服务。加快推进综保区国际商品展示交易大厦建设,探索打造全省首个极寒版汽车保税改装基地。三是拓展对外合作。瞄准东盟地区,探索建立跨境产业链合作模式,探索共建“新能源汽车跨境合作示范区”,争取国家“一带一路”专项资金支持。联合开封汽车零部件企业成立“出口联盟”,与哈萨克斯坦、越南等国的汽车经销商建立直采合作,共建海外仓,通过综保区开展KD件出口。积极筹办第九届中德汽车大会,推动中德汽车领域经贸合作。
三、强保障稳支撑,夯实发展底盘。一是人才资源保障。辖区内拥有河南大学、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等十余所高职、高校,储备各类人才13万人,每年毕业生2万余人,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。同时,依托开封职业教育园区,强化政、校、企合作,建成奇瑞汽车学院,筹建开封科学实验技术职业学院,为企业培训输送汽车及零部件、装备自动化等人才,解决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。二是项目落地保障。聚焦汽车及零部件相关项目建设全流程,推出项目承诺制、联合踏勘、并联审批流程再造等创新举措,武秀汽车(二期)4个月完成主体封顶、光瑞汽车6个月实现从开工建设到试生产,拿地即开工、竣工即投产已成常态。三是资本要素保障。开封市和示范区成立开封汽车产业投资集团,发挥市属国有企业AA+信用评级优势和超百亿资金规模优势,通过购买股权、委托代建等市场化方式参与产业运作,以真金白银助力产业发展。如区属国有企业综建发公司代建奇瑞KD出口加工基地一期、二期并代买核心装备,以租赁模式交由奇瑞使用,让企业“拎包入住”综保区。